close

這是我國文的心得報告 放上來跟大家分享


634723580371485000  

一、內容簡介

  十歲的茱蒂絲和爸爸兩個人相依為命,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,每日讀經禱告都是必行之事,在家裡還有很多「必要的事」、不可打破的規矩,因為爸爸是個嚴謹的人。但是在一般人的眼中,他們似乎是不太正常的家庭。在學校裡,老師眼中的茱蒂絲是個聰明的小孩,而在其他同學的眼中,她是個怪胎,因此茱蒂絲在學校沒甚麼朋友。

  想像力極為豐富的茱蒂絲,運用一些廢棄物在房間裡創造了「榮耀之地」。這是她生活中花最多時間的地方、是她自己的小世界。

  有天茱蒂絲在學校受同學威脅,要把她的頭塞進馬桶,茱蒂絲開始倒數自己的死亡,同時,她也希望有奇蹟發生,她決定在榮耀之地裡做一些事情。奇蹟於是發生。茱蒂絲發現自己有不可思議的能力,她開始和神對話,發現自己是「神的器皿」。神說她被揀選是因為她有足夠的「信心」。

  但是力量是難以馴服的東西,之後發生的事情超過茱蒂絲的預期,她想把力量歸還,但那不是那麼輕易的事。同時,爸爸也變得愈來愈奇怪,他喪失了很重要的東西──信心。

  茱蒂絲達到一開始得到力量想完成的事,但事情發展到後來已經不是她所能控制的。最後神說世界末日就要到了,這是茱蒂絲從小就迎頸期盼的:因為可以見到媽媽,但神說的那個世界裡沒有爸爸,因為爸爸喪失了他對神的信心。茱蒂絲最後得做一件事才能拯救爸爸。

 

二、內容分析

  首先,整本小說是以茱蒂絲的觀點寫成,由於她是個想像力、創造力都極為豐富的女孩,所以從她的眼中你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,異於我們眼中平凡的世界。而作者本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,在書中她理所當然地融入她的信仰,基本上我覺得這也是一本談論信仰的書。

  書中主要角色就是茱蒂絲和她的父親。兩個人在外人眼中都是虔誠的基督徒,但從作者的鋪敘中你會發現爸爸的信仰和茱蒂絲有很大的不同──那就是「信心」,這也是整本書要談論的主題。

  那甚麼是信心呢?聖經中說: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。」簡單的說就是在你還未經歷事情發生之前就先看見了。而茱蒂絲對信心的詮釋是這樣的:信心就像想像力,可以看到不存在的東西,可以「跨越」(p.50因為茱蒂絲有這樣的信心,她和爸爸就有很明顯的不同。爸爸每天讀經禱告、過得很節儉、還吃羔羊苦菜……等,其實他是很遵守聖經的律法在過生活的人,但你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到他的信仰缺少重要的東西,他只是在過制式化的生活。諷刺的是,這樣的爸爸卻是奠定茱蒂絲虔誠信仰的人。書中寫到:失去信心是最大的罪(p.51。這也為爸爸後來的結局做了預告。

  整本書我看了兩次,看前半段的時候我心中都很激昂,覺得身為基督徒,我自己也應該要有像茱蒂絲這樣的信心,但是書的後半段、甚至是結局都和我預期的有點落差,因此我一直在思考這本書到底要傳達給我的核心價值是甚麼?最後我認為還是回歸到「信」。到底怎樣的人可以上天堂?是心裡有得救的確據的人,還是我們所謂的「禮拜天的基督徒」?書中其實給了很明顯的答案,我想這就是作者想提醒我們的。

  繼續探討書中其他值得關注的地方。第一男主角──爸爸,是我很感興趣的。茱蒂絲心裡有個小秘密,她覺得爸爸不愛她。小孩是很敏銳的,她從很多地方都覺得爸爸和她不親密,她說:有時候當我們處在一起,空氣中會起一些變化,好像全宇宙只剩下我們兩個,但如果真的是這樣,應該會有很大的空間,可是我們卻被鎖在一個很小的房間裡,無話可說(p.85)。看到這段你也能感受到小孩那種幼小心靈的無助與難過。但是,沒有一個父母會無緣無故對小孩冷淡,爸爸這樣的疏離是有原因的:媽媽是因為生茱蒂絲難產才去世的。這也是很值得探討的議題:妻子因為難產而過世,身為丈夫和父親的男人,要怎樣獨自面對、撫養小孩?書中裡爸爸說到:我一直不算是個好爸爸……有時候我甚至無法正眼看你,因為看到你就會好想她(p.320)。這段自白其實也令人難過,因為爸爸其實不是不愛茱蒂絲,他只是太心痛自己妻子的死亡,久久無法痊癒。

  再說回來爸爸的信仰。我覺得爸爸會有那種僵化、制式的信仰,也可能是源於妻子去世的緣故。書中有提到爸爸在妻子死後的改變:他讓房子和庭院都維持著她生前的樣貌……他不再微笑、不再大笑、不再為未來做打算(p.276)。雖然這裡描述的都是外在環境的「維持」,但我認為作者隱藏沒有講的其實就是對信仰的執著。茱蒂絲聽別人說媽媽是很虔誠的人,她在書中講了自己未出生前的故事,提到媽媽得著福音時是怎樣看見「光」;而爸爸則採取保留的態度。所以在妻子去世後,爸爸留住他們倆最大的共通點就是信仰了,而這也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東西,但他其實沒有那種盼望、沒有屬靈的眼光可以看見、可以去相信。

  接著談貫穿整本書的主軸──奇蹟。甚麼樣的事算是奇蹟?奇蹟不一定要是大事,它可能發生在最不可能的地方。在平凡的事物中最能顯現奇蹟(p.45)。這句話從茱蒂絲的口中說出再有說服力不過了,因為她是個十歲小孩。相較於二十歲的大學生如我、三十歲的老師如您、五十歲的中年人如我父母,可能都很難有那種眼光能從平凡是事物中看見甚麼,甚至有時我們根本忽略平凡的事物。像我們這種人可能就很難創造奇蹟了,因為:奇蹟發生,是因為有人創造了他,是因為某個的的某個人有信心(p.70)。而多數人恐怕都是沒有信心的,為什麼呢?茱蒂絲說:我覺得人之所以不相信是因為害怕。相信某事就代表可能會錯,如果錯了就可能受傷(p.68)。的確,從人與人的互動我們就可以發現「信任」是多麼薄弱。

  因為茱蒂絲有這樣強大堅定的信心,她獲得得以創造奇蹟的力量。但這份力量所導致的結果遠遠超出她的預期,她問神說一切的發展怎麼都跟她設想的不一樣?神說:力量可能是難以馴服的工具,有時候難以確定誰是主人、誰是僕人(p.230)。這就讓我想到國中公民課那句有名的話:絕對的權力,絕對的腐化。當然單純的茱蒂絲沒有因為這份能力墮落,但她的確因此惹了許多料想不到的麻煩。她和神有另一段對話:「我以為可以只希望甚麼事情發生。」「沒錯,但妳能阻止事情發生嗎?」神笑了起來。……「很多時候,想法是個危險的東西。」(p.178我想在這裡作者要強到的是人很容易就以自己為主,「自私」的結果很可能便因此傷害其他人,特別是人把自己擺在神之上時。所以神說祂的道路是「不可探尋」的。

  看完書之後我找了一些書評,有人懷疑和茱蒂絲對話的聲音到底是上帝還是撒旦(魔鬼)?我本來覺得還有一個可能,就是那根本是茱蒂絲自己的幻想,畢竟她是個想像力豐富的小孩,而且書中後來也有提到一段說茱蒂絲覺得那個聲音像她自己。我記得我在班上分享這一段時,老師還很驚訝,不過神是很真實的,我也聽過上帝的聲音。最後我還是選擇相信那是神的聲音,因為要說那是撒旦的話,茱蒂絲就只是被誘惑了,這本書的主題就不會是「信心」;若要說是茱蒂絲自己幻想神在跟她對話,那這不過就是一個精神分裂的小孩的故事。所以我想解讀成神的聲音應該不會有錯,雖然還有一些細節我沒能釐清,不過我想作者安排神這樣跟茱蒂絲對話,是想從中教導她一些事情,也想讓真正相信祂的人感受到祂的同在。

  這本書主要的價值都先前都提出了,最後我想談一下這本書的架構。作者是個基督徒,她在寫作時其實很細膩,不只融入聖經的話,書的開頭與結尾也跟聖經很像:也就是創世紀及啟示錄。一開始寫茱蒂絲創造榮耀之地,她用的句子跟聖經描述神創造天地的景況很類似,書的最後一部標題為世界末日,也是整卷啟示錄的主題,最後結局雖然有點突兀,但是個美好的景象,也讓我聯想到啟示錄最後提到神再來的「新天新地」。當然,我看過聖經我才知道作者這樣的鋪成。不過一般人應該也會覺得這是一本結構很清楚的小說。

 

三、整體評價

  我推薦這本書嗎?推薦。但或許基督徒或是對聖經稍有了解的人看起來會容易一些,畢竟這是一個在講信仰的故事。但不代表非基督徒就不能看或看不懂,作者雖然強調人對神的信心,但那也可能是你的佛祖、阿拉,或任何你信奉的神,也可能只是我們對一些人事物的小小的信心。

  嚴格要說,我可能還是不會說這是本企圖要傳教的書。看完整本書你大概就知道這不是作者的目的。

  至於這本書符不符合我的預期,老實說有點複雜。當我在看書的前半段的時候是很符合的,它提到信心、奇蹟,都是我對這本書的期待,但是書的結尾真的讓我有點不知所措,我一開始還思考很久作者安排這樣的結尾到底富有怎樣的含意?看了兩遍,加上反覆思索我才推敲出一些。從這件事我得到兩個結論:一、這決定是一本值得反覆咀嚼的書。二、書的那些推薦序看看就好,很多人應該只看三分之一就寫了吧!

  因為我自己第一遍看完沒有全盤理解,所以也上網找了相關書評,可能礙於宗教的原因所以不是很多。大部分人都跟推薦序一樣說這本「充滿想像力」的書多厲害、作者描寫情感多細膩……等,要不就是對那個聲音有疑惑,但是他們都沒提出解釋,也沒有講出有深度的分析。他們的評價和我的感想沒有出入可言,他們太片面,也沒有激發我其他思考。

  整體來說,這是我會想收藏的書。對於作者來說,處女座應該多少含有企圖心,大部分人是想讓自己日後在文壇有一席之地,但我想McCleen這位女性想提醒世人一些重要的事情。這或許會是我在信仰中偶有迷失時會拿起來翻一翻的書。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丁丁:)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