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394357846-414084908  

↑中文封面


首先我覺得這本小說的主題很特別,沒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從來不知道美國曾經有「實習寶寶課程」這樣的制度。就心理學的發展理論來說,確實會引發爭議,小說也很盡力揣摩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,心理上的矛盾、衝突會是怎樣的發展。整本書的架構我覺得還可以,但情節上少了一點高潮,主角心中的情感還可以描繪的更深刻。另外一點我自己不太喜歡的是書名,以人名為書名的故事通常不太容易引人注目。

  但這本小說也寫出一些親子關係的問題。第一個是亨利與瑪莎。由於我是讀心理相關科系的學生,讀過Bowlby的依附理論,因此一開始在看到這個實習課程時,就覺得亨利這孩子長大一定會出事,後來小說中還真的提到相關的實驗。發現、震驚、分歧、戰爭、回歸。五個階段很直截了當地交代亨利人生的五個階段。年幼時的分歧和戰爭,對瑪莎的不諒解甚至是怨恨是這種書描繪比較多的部分,但真正感人的是瑪莎愛他們這些被拋棄的孩子。瑪莎本身對亨利的情感也是值得討論的,一個喪夫之婦、生活中除了教書沒有別的重心,突然來到的亨利就成了支撐她生命的全部力量。在看故事的時候會感覺,為什麼她對亨利如此放不下放不開,以致亨利想躲避她看似自己造成,但她也不過是個脆弱的、可憐的女人。

  小說的第二個親子問題就是亨利和貝蒂。被領養的小孩想要找親生父母是在理所當然不過的事了,小孩一心想和父母在一起,但若是父母不願意或是根本沒扶養的能力呢?這也帶出長久以來人們一直爭論的問題:到底生比較偉大還是養比較偉大?我想小說最後給了我們答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丁丁:)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